小小街区,如何凝聚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活力?7月21日,观湖街道举行街区长工作动员部署会暨街区党建新型治理模式项目发布会,给出了解答。
活动现场,街道党建工作办主要负责同志就街区长工作安排作动员部署。随后大家一起观看了街区党建新型治理模式项目展示。街道领导给7位社区的街区长授牌,社区党委、街区自治委员会、街区治理专班、街区长代表分别作了表态发言。
最后,街道党工委主要负责同志就街区党建“为什么做?做成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做了阐述,并提出要求,他希望街道能充分认识街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聚焦“服务、承接、自治”三个落脚点,进一步优化政府资源配置、提升基层组织力、激发自治能力,精准化、精细化做好服务企业和群众的工作,打造和谐稳定的街区。
近年来,观湖街道不断创新优化社会基层治理方法,探索街区党建基层治理新模式,通过精细划分物管网格区域,建设“五个一”标准化街区,践行亲近群众“四步法”,打造更亲更近的人人参与式善治街区。
党建引领,善治街区
观湖街道大胆创新,开展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改革,以人口居住、生产经营、群众出行、生态环境、城市建设为标准,划分五种类型118个物管网格区域。
以每个花园小区或城中村按照不同物业形态等要素归类,划分64个村宅街区;以工厂企业和商业楼栋等场所聚集地归类,划分23个企业街区。以一定范围内的道路、市场、广场归类,划分17个市政路面街区;以社区范围内的森林、公园、河道水库归类,划分7个绿地水面街区;以社区范围内的报建项目工地归类,划分7个在建工地街区。
通过探索创新,如今118个街区已成为观湖街道推行物管网格化治理的党建共治责任田。党建引领街区治理模式,实现了基层社会治理的精细化,也激发了基层干部自主探索的活力。
突出标准,提升效能
为纵深推进基层治理工作,加强党建引领,观湖街道在细分网格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基层治理,推行“五个一”标准化,提升街区治理效能。
筑牢一个街区红色堡垒,以街区为单元,吸纳区域内各类党组织党员,充分发挥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建立一个“街区自治委员会”,吸纳股份合作公司、物业、社会组织以及街区党员群众,建立常态化深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机制,让“小事不出街区”。
打造一个街区党群服务综合站,整合区域内阵地资源,将“社区书记工作室”、统战、平安、安全、群团、“两代表一委员”等各类功能与服务相融合。
编织一张便民服务网,建立需求清单、服务清单、群众满意清单“三项清单”,将群众诉求与基层治理高效对接。
组建一支党员“志愿红”队伍,通过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参与志愿服务、认领“微实事”,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亲近群众,凝心聚力
服务群众、造福群众始终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观湖街道在推行精治街区、标准街区的同时,推行“四步法”亲近群众,切实增强民心凝聚力。
第一步是健全“街区零距离”党群服务阵地体系,整合党群服务中心、平急两用阵地、卡口、核酸检测点、志愿服务u站、职工之家等各类近邻场景资源,促进民情诉说渠道更加畅通、服务群众体系更加精准有力;
第二步是主动聆听群众声音,把“社区书记茶话会”“街区话家常”开到群众中间去,让群众畅所欲言;
第三步是走进基层群众心坎,深入推进“社区丈量”计划,承启开展“街区丈量”“党建合伙人”等项目,与普通群众面对面、零距离;
第四步是发挥数字赋能作用,走好网络群众路线,推出“一码观湖”民情响应平台,拓展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便捷渠道。
以党建引领各项工作,实现党的建设、社区治理和物业管理良性互动,把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变成“零距离”,观湖街道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上焕出新活力。
原标题:观湖街道街区党建新型治理模式项目发布:党建“小街区” 治理“大文章”
凯发体育官方app的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