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由28个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科研平台、团队“组团”而成的中山大学乡村振兴联合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这一研究院将重点开展乡村建设发展、产业技术创新以及乡村医疗保障体制机制研究,助力广东实施“百千万工程”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中山大学乡村振兴联合研究院揭牌
多学科交叉的创新型科研平台
“作为文理医工农艺等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高校,中大成立联合研究院就是进一步推动自然科学内部、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间的深度交叉融合,主动对接国家和广东乡村振兴战略。”中大党委书记陈春声介绍。
依托“水产动物疫病防控与健康养殖全国重点实验室”“全国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华南农村研究中心”等28个国家级、省部级与校级涉农科研平台建立的中大乡村振兴联合研究院,由陈春声担任院长,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杨忍担任执行院长。
与传统研究机构不同的是,联合研究院以现有科研平台为基础,以联合体的方式构建联合研究院,从而实现了首席专家全面覆盖了乡村的发展、建设、治理、农业科技和乡村公共卫生等多个领域。
“广东正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大学和智库机构是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力量。”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刘棕会说,中大乡村振兴联合研究院是以多学科交叉为特色而组成的创新型科研平台,期待实现乡村振兴需要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新兴科技与农业科技深度融合,以及经济学、社会学等人文社科的强力支撑。
“广东成立‘百千万工程’专家智库,部署开展‘双百行动’,吸引一大批专家学者、高校院所、智库机构投身到了广东县镇村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广东省委改革办副主任、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陈德忠说,希望中大乡村振兴联合研究院能摸清广东县镇村的情况、找准问题、提实对策,推进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
大会现场
布局农科服务乡村振兴
农科是中大的新发力点。
早在2018年,中大复办了停办66年的农学院,响应乡村振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大战略。中大还成立“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华南农村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省部级涉农科研平台,在服务乡村振兴中产出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成果。
其中,中大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苏薇薇团队与化州当地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带动化州市中药材种植以及相关产业链全面发展。如今当地已形成了超过十万亩的化橘红规范化种植基地,年产鲜果5万吨,年产值72亿元。
中大华南农村研究中心开展“挖掘广东乡村多元文化价值赋能乡村振兴”项目,深入调研1144条行政村,3600多个自然村,划分出广东省5大文化分区,并给出35个乡村文化ip发展指引。“我们正在推动打造文化赋能乡村振兴100个案例,构建展现广东省乡村文化价值的标识系统。”该项目成员、中大哲学系教授吴重庆说。
挖掘乡村多元文化价值、发展中药材及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改进水产养殖及水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提升种猪育种与养猪技术、选育高产高抗遗传资源水稻……中大的农科研究,沉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
“联合研究院将重点开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与政策研究、乡村振兴领域的科技支撑研究、乡村医疗保障体制机制研究,包括乡村社会治理、污染治理、智慧农业和农村养老服务能力提升等多个发力点,全力助推广东实施‘百千万工程’和推进乡村振兴。”杨忍说。
南方 记者 刘汉能
通讯员 蔡珊珊 陈诗诗 何琬冰
【作者】 刘汉能
广东教育头条
凯发体育官方app的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