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一位全职爸爸是怎样的体验?
“爸爸这个样子还帅吗?”《爸爸当家》最后的团建聚会,看着爸爸肖杰的“丑照”,妈妈汪莹珠故意问女儿允儿,结果允儿斩钉截铁的“帅”让肖杰瞬间笑开了花,允儿还激动地补了一句“明明就帅!”
截至收官,《爸爸当家》通过14期节目,观察四位爸爸承担起更多责任的过程,也让我们看到了全职家庭共同的付出与收获。而在当下,越来越多的爸爸们正在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改变了曾经认为全职家庭需要妈妈做出牺牲的普遍育儿状态。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近期对已婚青年做过一个调查,女性对于“全职爸爸”的支持率为45.8%;出乎意料的是男性的支持率,竟然超过一半达到了52.4%。而根据猎聘年初发布《职场人婚育生活状态洞察报告》显示,男性愿意当全职爸爸的占比为37.76%,虽然这个比例仍低于女性,但已经说明了男性自身的意愿。
而《爸爸当家》让我们看到的,正是当代家庭育儿的更多可能性。通过四位全职爸爸体验各自新生活的经历,节目也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切面,并带动起更多思考:如何为人父母,如何经营家庭。
内容深耕育儿品类
风格化视觉下的多元表达
育儿节目一直是生活类真人秀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芒果台为例,从广泛破圈的《爸爸去哪儿》,到《谁知盘中餐》《向上吧少年》,节目重点从加深代际理解,到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正向的价值观,对这一主题已经有多样化的讲述角度。
而“全职爸爸”仍然是个新的命题。目前的育儿节目里,大多仍是妈妈扮演着主要角色,在全职爸爸们已经不再是新鲜事物的情况下,内容创作者们希望走出窠臼,让观众看到一些新的变化,这种视角通过节目名字直接表达了出来:“爸爸当家”。
“育儿天花板”葛沛豪、“负经验值育儿”的肖杰、可切换“唐僧模式”的张效诚和多才多艺的搞怪老爸ben,带娃经验进度条不一,性格也截然不同。对于观众而言,看到这些爸爸或熟练、或生疏的带娃体验,既是一堂呈现多个年轻段孩子教育的“公开课”,更为代际关系、父母家庭责任等命题提供了有趣的观察样本。
《爸爸当家》的节目设计为此搭建了舞台,由素人实景真人秀和演播室的vcr观察两部分组成,观察室里除了四组家庭还有包括亲子教育专家和其他观察员,共同组成“全职爸爸互助会”,分享彼此的经验并交流探讨,对爸爸们的表现点赞和纠错。
而视觉包装上,节目以一种类似鸟山明等古早漫作品的风格化气质,通过诸多视觉元素和花字打造了兼具可爱与动感的视觉体验,甚至还为每个家庭成员都设计了动漫形象。从主题到视听体验,创新性表达为整个节目带来了有爱、有获得感的氛围。
在这里,我们会看到四位爸爸在转换角色的过程中直接面对一系列育儿难题,提供一些育儿经验和参考价值。看到肖杰第一次哄女儿睡觉,结果花了三个小时搞得女儿越来越精神,妻子汪莹珠实时分享了自己的哄睡经验,比如头抵头的接触和低声慢节奏说话;张效诚在帮刚出生的安安洗澡时,难免忽略了女儿西西想要加入的情绪,回看自己的表现时他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内疚不已,而葛沛豪感慨他也曾面对过姐姐弟弟相处的问题。
除了日常相处,爸爸们也会面对关于孩子广泛存在且相对严重的问题,而通过这些故事,节目不但传递有用的教育干货,也容纳来自专家和父母们的各种教育观点。
比如女儿总喜欢把裙子掀起来,没有防走光的意识,肖杰就套上一条毛毯亲自带着她做整理裙子的动作,特别得到了专家张雅莲点赞,并强调“私密教育不单单针对女孩子,男孩子也一样需要保护自己的隐私”;葛沛豪两岁的儿子小宝不爱说话,他就带着全家露营,让小宝感受外界的刺激,还为此给儿子养了一只猫,张雅莲和其他家长除了分享教孩子开口的经验,也会传递背后的一些理论总结和观念。
而育儿节目的选题也决定了会涉及到更多元素,比如育儿期夫妻相处的婚恋元素、或与周围亲友相处的其他情感元素。ben希望培养孩子准时吃饭的习惯,对妻子李灿把饼干放在外面不满,结果发现妻子变脸后“憨笑-道歉-解释”套餐上线,让观察室笑成一片;肖杰的邻居大北从第二期招呼“你爸做的不好吃可以来我家吃”的神秘人,再到有趣、义气的形象不断解锁,也成为一条有趣的支线。每一条情感脉络,每个人物的经历,都通过节目不断碰撞出更多火花,让节目更好看,也会让观众获得追综的动力。
全职带娃的爸爸视角
不只是让妈妈“轻松”
对很多人来说,身边出现全职爸爸或许还是一件新鲜事。但实际情况是,全职爸爸的比例在全球范围内都在提升。美国劳工部门数据显示,每5名父亲中就有一名“全职爸爸”;3月韩国国家统计网站数据,全职照顾孩子的男性有1.3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5%;在国内,全职爸爸近几年也在持续增长。
对全职家庭的关注呈上升趋势。近年的影视剧中,从《小欢喜》到《三十而已》,方圆、顾佳等角色就屡屡带动讨论;去年《披荆斩棘的哥哥》播出时,在妻子戚薇产后做过全职爸爸的李承铉分享了自己的体验,他回忆自己还一度陷入抑郁,“其实耗的时间和精力非常多,但看起来像你一天都没有做什么”,相关话题也登上热搜。
而《爸爸当家》不但通过几位全职爸爸的成长经历,踏实地讲好故事,更试图以此投射一个更立体的家庭视角。
在第十二期再度呈现的日常场景里,我们能非常明显地看到与第一期对比的成长。肖杰送儿子上学不再手忙脚乱,会提醒锁锁带好水壶、关好门;张效诚是一开始要和女儿西西“签合同”敲定一天行程的风格,但现在愿意尝试更多可能性,比如带女儿去和奶奶打打太极,看看女儿是否喜欢。
“谁也别再说全职妈妈轻松了。”在张效诚的感慨里,我们能看出爸爸们在获得育儿经验之外,对肩负家庭责任态度的转变,而妻子吴敏霞也很高兴丈夫现在遇到问题,不再会说“西西找妈妈去”;从一开始就表现出色的葛沛豪,在慢慢打开自己的过程中,从单纯地肩负“全职”责任变得更加享受过程,妻子奚安娜也敏锐察觉到丈夫的转变。
而反过来说,无论是孩子们与爸爸建立起更加亲密的关系,还是孩子们的成长,都让观众看到父母双方在孩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几位爸爸开始全天待命、规划全家生活之后,真正理解了妻子的付出,张效诚意识到女儿“从小”睡眠很好背后吴敏霞的付出,也会对妈妈们的付出表示了由衷的感谢。但节目的重点最终落点并不只是“爸爸当家,让妈妈轻松一点”,看到锁锁进门后主动打扫家里的卫生、小米帮新认识的妹妹拿零食,或许可以看到来自父亲的教育对孩子的人格塑造有怎样的价值。
当ben家的弟弟苗苗弄脏了哥哥豆豆心爱的玩具,豆豆不服气地准备反击,ben会告诉他“反抗是很容易的,但……要学会控制情绪,不要被情绪控制”,观察员魏晨表示“连我都被教育到”。类似这种父子交流的场景,在节目里还有很多,可以看出《爸爸当家》提倡的是一种不可模式化的家庭分工,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这种有趣的新视角正在为观众提供关于成长、关于父母教育的更多思考。
生活图谱外的“家风”探索
父母也要当好“老师”
《爸爸当家》第十二期,回到老家的张效诚吓了爸妈一跳,拖地、擦桌子、收拾房间,让母亲李敏华直开玩笑“这还是我儿子吗”。坐下和父母聊天的张效诚,问起当年为什么不要求自己从北京回来,在听到母亲说“我娃考到哪,我就供到哪”时微微红了眼眶。“养儿”之后,张效诚更深刻地理解了“父母恩”。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节目中不难看到,这不仅代表着父母的个人行为及彼此的相处,会被子女模仿,比如肖杰亲自示范教女儿防走光、建立性别意识;同时,《爸爸当家》传递的也是一部精神和价值观上的“育儿经”。
比如传递一种爱的意识和能力。节目选择的四组家庭都充满了爱,ben为了满足苗苗“看恐龙”的愿望,会和豆豆套上两身恐龙装去接孩子,在幼儿园门口引起轰动,李艾直呼也要让丈夫照样来一次;当看到锁锁在日记里表白“我觉得爸爸是我一辈子的好朋友”,开朗的肖杰也会瞬间破防。
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在家庭里构建的爱的氛围,更是对孩子重要的言传身教。葛沛豪与两个孩子一起策划了对妻子奚安娜的求婚仪式,或许小米和小宝以后还会记得帮爸爸捧头纱的时刻;而ben写了一首给李灿的歌,与豆豆、苗苗共同演奏,他与李灿还在孩子走后轻轻地一起唱了起来,结果当他们看到去而复返的豆豆,整个观察室都为之感动。
从四组家庭里爱与生活理念的传递,到张效诚父母老一代家长的奉献,每一代之间的奉献和爱意,也让节目不只包括了简单的油盐酱醋等生活图谱,也见微知著地呈现了一种“家风”的传承过程。
近年来“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成为社会共识,也在促进建立和谐社会、建立文化自觉与自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越来越多家庭在践行建设良好家风家教的倡导。而《爸爸当家》对于家庭关系尤其是子女教育方面的着笔,都非常注意给予观众正向的引导和价值。
通过四组家庭形成观察切面,让观众看到每个成员都愿意付出和努力的家庭氛围,而对家庭有更多向往和信心,也推动他们思考形成正确的家庭观、生活观。《爸爸当家》在这方面的新颖视角与模式探索,正在为观众带来一些参考、认同和信心,也通过展示当代家庭育儿的更多可能性,倡导一种基于打破教育模式的家庭共建。
(张文)
来源: 光明网
凯发体育官方app的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